摄影 / 数码摄影 / 艺术 / 随笔 · 2022年6月25日 0

留得枯荷听雨声

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。有些风景不一定是在最完美的时候才最动人。

对于我这样的以风光题材为主的摄影爱好者来说,发现一个好的取景地是个很开心的事情。所以,在三月中旬拍到这张照片的时候,我还是比较兴奋的。

Fujifilm X-T4 + Fujifilm Nano-GI XF 16-55mm 1:2.8 R LM WR  31.1mm, F/11, 10 sec, ISO 160, ND 1000
Fujifilm X-T4 + Fujifilm Nano-GI XF 16-55mm 1:2.8 R LM WR 31.1mm, F/11, 10 sec, ISO 160, ND 1000

那天是周六,上了一周班睡到很晚才起。下午才打算出门去太湖边逛逛,便收拾好了设备出门。快走到地铁站的时候,天色已经有些阴沉,看了看天气预报,晚点可能有雨。有些打退堂鼓的念头,但是看了看第二天的天气,好像还不如今天,于是一咬牙回家拿了伞,径直向太湖出发。

之前有到过西山岛,对那边的风景还是有些念念不忘的。但是在去岛上的途中,车子经过太湖大桥,窗外的风景也持续地对我发生诱惑,只是因为上次有了西山的目的,便没能中途停下。正好这次天气不算很好,便打算就此去看看渔洋山到太湖大桥这一段的风景。

我的选择是过了桥后再下车往回走,这样能节省一些时间,毕竟天色实在不好。在刚踏上桥的时候便瞥见了右侧这一丛业已枯黄的芦苇,中间挺立着一树枯木。其时风浪已经很大了,天色阴沉也有些雾气,老实说是个很不适合摄影的时间。但是来都来了还是得留下点记忆。

对于风浪雾气,我想到的最直接的处理方式便是长曝光了,加了一片1000级的ND镜后,光圈开到F/11,ISO160,快门时间便能拉到十秒钟。在这种风浪条件下,十秒钟已经能呈现很柔和的效果。于是便有了这张照片。阴沉而微蓝的水面和枯黄的苇丛对比清晰,又有着枯树的点缀,整体色调又因为些微的雾气变得统一而柔和,算是今年以来发见的最佳取景地之一。这张照片在后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成为了我电脑和iPad的壁纸。

之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,我发现这张图拍摄的角度正好是面向东方,在一些日期下日出将正好发生于苇丛之上。于是便暗暗决定要找个机会在这里拍一次日出。但是要在远离市区的此地拍日出,必然要留宿。但之后的数月,疫情的反复让这个计划只能一拖再拖。

使用Photographer's Companion软件提前做的路线规划
使用Photographer’s Companion软件提前做的路线规划

直到今天看准时机我决定来这里完成这个小愿望。因为要第二天早上才能拍,所以今天下午便先在附近的渔洋山登山,晚间也可以在桥的另侧拍拍夕阳。不得不说,在太阳如此毒辣的大夏天背着二十斤的器材和住宿用品登山,确实是个好主意。

我出门拍摄风光时二十斤的负荷
二十斤的负荷

从山上下来已经接近五点半,今天的日落大约是七点十分,于是下山后我便往桥上走。走过将近两公里的长桥时太阳还没落,于是便打算去苇丛那边先踩踩点。于是有了下面这张图。

Fujifilm X-T4 + Fujifilm Nano-GI XF 16-55mm 1:2.8 R LM WR  31.1mm, F/8, 20 sec, ISO 160, ND 1000
Fujifilm X-T4 + Fujifilm Nano-GI XF 16-55mm 1:2.8 R LM WR 31.1mm, F/8, 20 sec, ISO 160, ND 1000

苇丛仍然是那个苇丛,只不过芦苇们和枯树都已经重新有了生机。今天的天气也很好,没了在耳边叫唤的风浪,也没有快压到人脸的乌云。但是这张照片却让我喜欢不起来。

没有了雾气和乌云的遮蔽,远处的城市隐隐可见,不合时宜地入了镜。天上云彩的纹理也因过于丰富而占据了一些注意力。尤其作为主体的苇丛和那棵已经不能被称作枯树的树,以及它们过于丰富的色彩,都让这个画面显得没那么单纯。同样的主体,现在实在称不上是孤独。

于是我便取消了第二天拍摄日出的计划,毕竟这个画面和我的预想还是差了很远的。当然,另一方面的原因是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某种不可抗力,我预定酒店的订单也被退回了。

愿望没有达成,自然是有些失落的。但是另一方面,能曾经拍到这种可能只会出现一次的景致,又是何其地幸运。